特朗普再次对印度挥动关税大棒91快牛,这不过是全球贸易闹剧的又一幕。2025年7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自8月1日起将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25%的关税,并暗示可能追加更多“惩罚”。此举无疑加剧了美印之间本已紧张的贸易关系。
特朗普的理由是印度对美国产品征收的关税过高,非关税壁垒繁重且讨厌,导致美印贸易规模较小并存在巨大贸易逆差。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印度与俄罗斯在军购和能源领域的长期合作,触动了华盛顿的敏感神经。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24年美印商品贸易额约为1288亿美元91快牛,其中印度对美顺差高达458亿美元。
自2025年4月2日美国推出所谓“对等关税”措施以来,美印双方进行了多轮谈判,但始终僵持不下。印度坚决保护其庞大的农业和乳制品产业,同时继续采购俄罗斯廉价石油,这让美国感到不满。面对最新的关税威胁,新德里官方虽未立即表态,但有消息称,印度计划在8月中旬重启更广泛的贸易谈判。
这场贸易摩擦不仅折射出当前国际贸易体系的复杂性、脆弱性和多变性91快牛,也使印度陷入经济与主权双重困境。印度面临的选择是维护国家尊严,坚守独立自主的外交与经济政策,还是为了经济利益,在单边主义压力下寻找妥协空间。全球都在关注这一场戏。
印度在贸易谈判中展现出强硬姿态,尤其是在农业和乳制品领域划定了不可逾越的红线。这根深蒂固于其国内庞大的农民群体所带来的巨大政治影响力。莫迪政府曾因强推农业改革法案引发全国性抗议,最终被迫撤回法案。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明确表示,农业和乳制品是印美谈判中的“红线”,印度绝不会做任何削弱本国农业和农民地位的事情。
此外,印度与俄罗斯在军事和能源领域的长期合作也是美国施压的重要原因。印度是俄罗斯武器的重要买家,同时大量进口俄罗斯廉价原油并加工转售,这对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具有战略意义。这种不结盟的实用主义让印度在全球大国博弈中拥有了一定的战略自主性。
然而,25%的关税对印度经济的冲击不容忽视。研究显示,海产品、钢铁、汽车零部件和电子产品等行业将首当其冲。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估算,25%的关税可能导致印度损失高达25亿美元的收入。印度制造业基础薄弱,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5.4%降至14.3%,其“印度制造”雄心面临严峻挑战。苹果公司在印度提升了产能,但许多关键部件仍需从中国进口,一旦供应链受阻,印度本土制造业将面临巨大压力。若美国扩大报复范围,印度的医药、纺织、IT服务等支柱产业也将承受重压,可能导致企业利润下滑、裁员,进而引发国内就业和社会稳定问题。莫迪政府若无法有效对冲经济冲击,其在国内的政治支持率将面临严峻考验。
印度并非坐以待毙。2025年7月4日,印度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计划对美国征收报复性关税,直指美国此前对汽车及零部件加征的关税。印度选择在美国国庆日宣布这一决定,并借助WTO框架反制美国单边主义。此外,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华尔街量化巨头简街集团开出巨额罚单,指控其操纵市场,没收5.67亿美元非法所得,并实施市场禁入。这些举动旨在向美国释放信号:印度将坚决维护自身利益,不会轻易屈服。
在国际舞台上,印度寻求更紧密的合作。在金砖国家机制中,印度高调支持峰会联合声明,这份声明虽未点名美国,却直指“单边关税扰乱全球供应链”,被外界视为对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集体反击。印度此举旨在利用金砖平台增强其在与美谈判中的筹码,并促进“全球南方”合作,建立平衡的多极化世界秩序。同时,印度在“印太经济框架”谈判中拒绝签署贸易谈判,理由是“看不到实际好处”,进一步凸显了印度在追求经济利益和维护国家尊严之间的权衡与考量。印度还积极寻求与中东、东南亚和非洲等区域贸易伙伴深化合作,以实现贸易多元化,对冲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美印之间的贸易博弈将是一场长期且复杂的较量。印度在维护国家尊严与追求经济利益之间面临艰难抉择91快牛,其最终选择将是多方因素权衡的结果。这不仅考验其应对外部压力的韧性,更将迫使其重新审视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发展路径和战略选择。印度能否在全球变局中找到一条既能维护主权又能实现经济增长的平衡之路,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诚利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