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福建”舰完成三型战机弹射,076型“四川”舰也于近日完成了电磁弹射器安装博易股票,中国海军是否正以“双舰联动”开启海空协同作战新时代?这一跨越式发展又将如何影响未来海洋战略格局?
九个月前,“四川”舰两栖攻击舰在沪东中华造船厂船坞下水,转而进入舾装阶段。当时不少人认为,像电磁弹射器这么精密的设备,可能要像福建舰那样建造一两年。
但是没想到,最近流出的照片让所有人感到震惊,工棚全拆,雷达转动,连偏流板都已就位。
从船电系统到动力烟囱,每个细节都透露着很多重要信息。
比如舰岛上双波段相控阵雷达,和054B护卫舰同源,却更凶猛,对空对海扫描无死角,整艘船就是一个异动的感知堡垒。
而烟道口深色的油渍和烟迹,证明主机早已试车;甲板上电磁弹射轨道清晰可见,长度推测达130米,这尺寸不仅能弹射攻击-21隐身无人机,还可以弹射歼-35战机和歼-15D电子战鹰。
展开剩余78%要知道,美军“的黎波里”号两栖舰还在用直升机撑场面,而“四川”舰未来,搭载的可是最先进的攻击-21隐身无人机。
攻击-21作为攻击-11的舰载发展型博易股票,以极致的隐身性能和多功能性,标志着中国在舰载无人作战飞机领域已经进入定型现役状态。
这意味着,“四川”舰很可能成为全球首型专为大规模集成无人机作战而设计的航空攻击舰。
在未来的海战场上,它搭载的无人机群将不再是配角,而是可以执行远程穿透打击、制空突击、侦察监视、电子对抗乃至为远程反舰导弹提供中继制导的核心战力。
它们能与歼-35等有人隐身战机协同,组成全隐身攻击编队,大幅降低有人平台的风险,并实现近乎无限的持续作战能力。
这种“人机协同”的作战范式,正是未来智能化战争的核心形态。“四川”舰的出现,意味着中国海军正在试图跳过传统两栖攻击舰的刻板思维,直接抢占下一代海战模式的制高点!
这也解释了为何“四川”舰的进展,会与“福建”舰成功完成弹射起飞与着舰训练的消息叠加在一起,在大洋彼岸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响。
这样的速度,不仅让军迷们为之振奋,也让美军方感到惊恐,也难怪有不少美军官惊呼,中国在电磁弹射和拦阻领域完成双超越。
这声“惊呼”背后博易股票,不仅仅是对单项技术被赶超的愕然,更是对中国所展现出的体系化创新能力和快速装备迭代速度的深度焦虑。
要知道,美国的“福特”级航母还在为电磁弹射可靠性头疼,而中国已把该技术装进更多舰艇,甚至玩出无人机专精的新花样。
“福建”舰三年磨一剑积累的弹射数据,“四川”舰九个月消化吸收。未来,“四川”舰与“福建”号航母并非简单的替代或竞争关系,它们更可能构成一种功能互补、效能倍增的“黄金搭档”。
无人机上舰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作战思维革命,传统两栖舰侧重登陆支援,而“四川”舰凭借电磁弹射器,变身察打一体枢纽。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种编队模式:一艘“福建”舰航母作为指挥核心和有人舰载机主力平台,搭载歼-35、歼-15T等战机和部分大型“忠诚僚机”;而两艘076型两栖攻击舰则化身为强大的“无人机母舰”,负责运营大量中小型无人攻击机、侦察机和电子战机。
在协同作战时,由“四川”舰释放的无人机群可以前出担任侦察、掩护、骚扰和消耗任务,既能给反舰弹道导弹做眼睛,又能对敌舰发动蜂群攻击,甚至干扰敌方雷达为有人机开路,为航母编队的有人战机创造更安全、更有效的突击环境。
这种配置,使得整个编队的航空作战能力、持续作战韧性和任务灵活性都得到了质的飞跃,真正实现了1+1远大于2的作战效能。这意味着中国海军在登陆战之外,新增了海洋控制选项。这种全隐身、高强度的组合,目前全球独此一家。
这套打法直指未来十年海战核心。
无人机不怕伤亡,可长时间巡航,还能降低飞行员风险。当对手的航母还在为舰载机飞行员编制发愁时,我们已用无人机实现24小时战备。
更关键的是,电磁弹射让大型无人机上舰门槛大降,今天弹射攻击-21,明天就能弹射更大型的预警无人机或反潜无人机。
这种可扩展性,让“四川”舰成为随技术迭代永不过时的平台。
回看“福建”、“四川”二舰的节奏,你会发现中国海军正走一条独特的创新之路,先用航母验证顶尖技术,再用两栖舰实现规模化应用。
这种“高低搭配”的思路,既控制成本又快速形成战力。而美军“闪电航母”计划仍困在短距起飞垂直降落的物理极限里,电磁弹射器更是独家难题。此消彼长下,西太平洋的海上力量对比正在悄然改写。
从江南造船厂到沪东中华,从钢铁巨舰到电磁弹射,中国海军用二十年走完百年路。如今“四川”舰拆棚见真章,预示的不仅是又一艘巨舰服役,更是一个崭新海战时代规则的制定。
我们已不再是追赶者博易股票,而是开创者。
发布于:山西省诚利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